安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近年来,主持教育部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获山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首届智库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思政课教师优秀“党史微课”,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研究工作,探索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在学术研究方面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传播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建设三个研究方向,潜心推进与党史教育、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理论研究工作。
[1] 安娜 胡艳飞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加强党的形象国际传播》,《人民日报(内参)》,2024(37)。
[2] 安娜.《创新红色故事话语表达》,《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3),中文核心。
[3] 安娜、马嘉琪.《刘少奇突破封锁回延安》,《人民政协报》,2022.9.1 中央媒体文章。
[4] 安娜、郭鑫鑫.《运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深化高校党史教育研究》,《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2(2)。
[5] 安娜.《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文本制度——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研究》,《思想理论战线》,2022(4)。
[6] 安娜.《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山西日报》(学习周刊),2021年5月25日。
[7] 安娜.《解放战争初期山西干部南下的历史回顾及时代意蕴》,《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21,(1)。
[8] 安娜.《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史文化传播》,《红旗文稿》,2019,(13)。
[9] 安娜.《以党史文化传播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红旗文稿》,2018,(6)。
[10] 安娜.《加强新媒体时代的党史文化传播》,《光明日报》,2018,第131期。
[1] 主持:《对外舆论斗争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研究》,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3.12-2026.12,在研。
[2] 主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研究》,2021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21.11-2022.11,已结项。
[3] 主持:《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202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021.11-2022.11,已结项。
[4] 主持:《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山西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研究项目,2021.5-2021.11,已结项。
[5] 主持:《新媒体时代的党史文化传播研究》,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17.7-2020.3,已结项。
[6] 主持:《党史文化传播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018年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9-2020.9,已结项。
[1] 第二作者:《永远的丰碑——健在老红军红色记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7月。